在非洲大草原上,有一种吸血蝙蝠,依靠动物的血生存,野马是它们的目标。
但很多奔跑得非常厉害的野马,居然都拿这种蝙蝠没办法。动物学家研究后发现,其实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并不足以令野马死去。野马死亡真正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暴怒。原来,大多数野马被咬后,会急于摆脱蝙蝠而不断狂奔,最后往往劳累致死。唏嘘之余,却猛然惊觉:野马对蝙蝠的态度,不正如我们遭遇困境时的模样吗?若淡然视之,挺过了坎坷,最多留下几个小包,日子久了甚至连小包也会淡去;若恼羞成怒,“生活中的蝙蝠”不仅会让你摔个鼻青脸肿,更有甚者还会要了你的命。
人都有喜怒哀乐,遇到好事开心,遇到坏事难过,这其实再正常不过。但若任由情绪蔓延,被坏情绪所操控,伤人伤己,就得不偿失了。
《情绪革命》一书中说:“情绪生病比身体生病更可怕。”
情绪于身体而言是一种能量,遇到不开心的事时,心里的正能量降低了,外面的负面情绪就进来了。
而一旦被负面情绪牵着走,又怎么能看到前方的风和日丽呢?天生多愁善感的她,遇事总往悲处想,情绪低落是常态,最终抑郁而终。但若任由情绪肆意泛滥,只会落得个日渐消沉、萎靡不振的下场。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,人活在世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低谷期。但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,此时的谷底未尝不是彼时的谷峰。不论悲喜,我们都该视之为正常现象,淡然处之,从容面对。因为身体就像我们心灵的记事本,里面藏满了过往所有或悲伤、或欢喜的记忆和故事。遇到快乐的事情,一颗心也是敞开的,整个人都会处在美好的境遇里;而当悲伤占领了心的丘壑,整颗心就是封闭的,迟早一天会走火入魔。唯有从坏心情中解脱出来,放下玻璃心,你才能拥有长久的自得和欢愉。
那我们如何让自己摆脱情绪的困境,去拥有理性且美好的人生。
卸掉情绪枷锁的真正途径
学会正确思考
笛卡尔有一句名言:我思故我在。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来解释就是:人会思考才能刷出人的存在感。毛樾漫老师也在她的专栏课程《成长火炬课--走出情绪的困境》第5讲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观点:卸掉情绪枷锁的真正途径是学会正确思考。
思考活动是生命个体独立的思维心理活动,所以思考具有独立性。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,正确有效的思考才能根源性地解决问题。
思考需要自己能安静下来,只有安静下来,你才能察觉到事物发展变化中那一丝一毫的变化,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事物的本质,而当你坚持思考以后,你会发现静下心来独处也就变为一件简单的事了。很多人觉得思考是一件及其枯燥的事,其实不然,喜欢读书的人读到妙处,常常会有”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“的感觉,而思考则有更甚于的”醍醐灌顶,豁然开朗“的感觉。
有人说:“现在我们忙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。”
不少人想要成功,急于成功,付出一分努力恨不得明天就有十分回报。处在浮躁之中,没有停下来认真想想做事情到底应该拥有什么心态,要采取什么步骤。如何把一件事情从小做大?有些人认为要靠运气和机缘,有些人认为是靠人脉和资源,还有些人认为得靠家庭和背景,然而这些都是外在因素。
其实这是非常可怕的事。试想,哪件事情成功的背后,不是思考的力量在推波助澜呢?
17世纪60年代的一天,牛顿正坐在自家庄园的苹果树下沉思,一个苹果不偏不倚地砸中他的脑门。牛顿顿时灵感一来,如梦方醒,发现了“万有引力定律”。虽然有人说这只是一个“善意的谎言”,但谁能否认牛顿为万有引力所作的思考呢?
在一所私塾学校的课堂上,一位老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讲授《大学章句》,忽然坐在后排的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噼里啪啦一连串提了十几个问题,老先生一下子被问得无言以对,面红耳赤。这名爱动脑筋,敢于质疑的小孩后来在天文、数学、历史、地理等学科都有深入研究,成为一代文学家和思想家,他的名字叫戴震。
思考,是一种“提取”的过程。提取得越多的概念,会被大脑安排更高的优先级,更容易被提取。对一个概念的思考,会同时提升它自身,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概念的“优先级”。也就同时提高了这部分概念的利用率。
人最重要的一个能力,就是要训练他的大脑,当我们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,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,而不是人云亦云。那个时候,我们就不会被情绪所困扰,面对困境就会游刃有余。
持之以恒,才能稳固改变
所谓“水滴石穿,绳锯木断”,做任何事,贵在坚持。每一份坚持,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,点滴的进步都是成长。
改变,是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,用持之以恒的决心去行动。这种坚持就是你的自律。
自律是约束自己,从自身出发,正确有效思考,去不断提升自己、改变自己。从根本解决我们的情绪问题。
人生没有捷径,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去积累,生活才会给予我们更大的回馈。
生活如同山峦,总会起伏不定。面对无法改变的现状,让自己多一些开心,好过困在愤怒和埋怨中郁郁度日。
无论情绪好坏,皆由心生。你不控制它,它就会反制你。
控制不是压制,而是觉察和正视。用冷静的头脑正确思考,分清事实与偏见,找到深藏于心的情绪症结,再用合理的方法去调节和改变。